市一醫心血管內科心電生理技術再上新臺階
近日,我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團隊黨委委員、副院長姜黔峰教授、李杰主任醫師、涂清鮮副主任醫師率團隊成員,為多名復雜復雜心律失常心臟病患者完成零射線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綠色電生理手術,患者預后良好,均已康復出院。
患者劉某,反復心悸10年,房間隔缺損修補術后8年,長期快速房撲心律,患者反復住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加家庭經濟及精神負擔。目前,快速房撲等心律失常除了藥物治療,還可以選擇導管消融術,但是患者房撲病史長,存在心臟器質性病變,需考慮到合并心房纖顫的可能性,房顫導管消融需穿刺房間隔,患者系房間隔修補術后,房間隔穿刺困難且風險增加,消融難度增加,手術成功率較單純陣發性房顫低。故在多家醫院就診后均選擇藥物保守治療,但是藥物治療對該患者效果極差,住院頻率越來越高,心動過速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經涂清鮮副主任醫師與心內科專家組認真評估,反復討論,并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后,決定選擇導管消融術。手術于12月24日順利進行,目前已康復出院。
53歲女性患者王某,反復心悸2年,半年前在外院檢查發現房間隔缺損并行房間隔封堵術,但手術候患者心悸癥狀并未明顯緩解。心悸癥狀發作越來越頻繁,此次再次發作心悸及胸痛癥狀入住我院心血管內科,入院時心電圖提示室上性心動過速,經過藥物治療心率減慢后出現持續性房顫心律。如果在房間隔封堵術之前行導管消融,只是一個常規的微創手術。房間隔封堵術后行房顫導管消融需通過封堵器穿刺房間隔,可能出現穿刺不能成功、封堵器脫落甚至心包填塞等風險,且封堵器的存在影響左房導管操作,手術難度非常高。經涂清鮮副主任醫師與專家組多次反復評估,并與患者多次溝通,做好細致充分的術前準備,于12月24日成功經封堵器內行房間隔穿刺及導管消融。
68歲女性患者李某,反復心悸2月,加重3天,患者反復發作心悸,每次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發作時心室率175-232次/分左右,伴頭昏、胸悶,偶有黑朦癥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急診入院檢查,心電圖考慮診斷心律失常:典型陣發性室上速伴差傳;房性心動過速;左后分支起源室速。住院期間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癥狀頻繁發作,血壓偏低。經姜黔峰教授、李杰主任醫師等專家討論后決定行急診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術,術后患者心律失常得到治愈,癥狀明顯緩解。李杰主任醫師團隊通過一次電生理手術為患者解決了室上速和房早兩種心律失常,為患者減輕了病痛,節約了治療費用。
45歲的男性患者張某,反復心悸5年,加重伴氣短1月,反復發作心悸,每次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發作時心室率200次/分左右,嚴重影響了患者生活質量及工作。既往電生理檢查提示陣發性室上速、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左側游離壁隱匿性旁道。近1月患者癥狀再發,伴氣短,但患者發作心電圖較5年前有明顯差別,術前李杰主任等專家組討論后診斷患者為:快速型心房撲動伴差傳,快速型心房撲動伴間歇性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有導致猝死風險)。入院第二天經專家組與患者家屬充分討論后決定電生理檢查及射頻消融術,患者已康復出院。
我院心血管內科開展的零射線電生理檢查射頻消融綠色電生理手術,包括:干性心包穿刺經心外膜器質性室速射頻消融術,房間隔封堵術后房顫術等高危復雜心律失常導管消融治療,具有零射線、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得到了廣大患者及家屬的一致稱贊。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