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開胸!17歲女生慕名求醫獲救
市一醫心臟中心團隊實施介入封堵巨型房間隔缺損
一名家住凱里市的17歲先天性心臟病女學生小梅四處求醫無果,得知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鄰居在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得到成功醫治后,3月2日,小梅的母親立即帶著她慕名來到我院心臟中心求治。
“醫生!我家住在凱里,鄰居家的小孩的先天性心臟病就是在你們治好的,我們去了很多醫院,都說娃兒沒救了,求求你們,一定要幫忙救救她啊!”面對四處求醫無果,小梅的母親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遵義第一人民醫院。
3月10日,我院心臟中心團隊,通過介入手術方式成功實施房間隔封堵術,避免了外科開胸治療,為小梅帶來新生的同時,還保住了美麗。心臟中心還為小梅爭取了先天性心臟病大病免費治療。
17歲的小梅是一名高二的在校學生,從小體弱,2年前體檢時心臟彩超提示有異常,進一步確診為:房間隔缺損(Ⅱ),三尖瓣輕中度反流,重度肺動脈高壓,而后輾轉于上海等多地尋求治療,但由于肺動脈高壓達110-120mmHg(正常小于30mmHg)等原因,一直未能得到手術根治,給予保守治療。
得知情況的心血管內科專家、市一醫副院長姜黔峰博士,立即組織心臟血管外科等多個學科進行專題會診討論。“小梅的情況必須手術,如果再不手術,下一階段就會發展成為艾生曼格綜合征,徹底喪失手術機會。現在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肺動脈高壓降下來,再伺機進行外科手術。”“我們要考慮小梅才17歲,外科手術會留下較大的手術疤痕,對她未來的生活會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能不能通過介入微創的方式來進行?”“微創介入的風險性太大,‘房頂’的‘面積’很小,長度僅有1.1mm(相當于銀行卡厚度),房缺損達到了32mm,封堵器進入后很難放置穩定,手術的難度非常大!”......
專家們經過周密的討論、不斷推演手術方案,最終決定先行心血管內科介入封堵,若不成功立刻開胸進行房間隔修補術。
3月10日,由心血管內科專家、副院長姜黔峰主刀,曹波副主任醫師、姚松主治醫師擔任助手,在雜交手術室通過介入方式為小梅進行房間隔封堵術,同時,心臟血管外科龔啟華博士團隊共同守護在手術臺旁。
介入手術通過股靜脈血管穿刺,將導管送入心臟,把封堵器放到缺損部位,然后在B超引導下精確定位,到達房間隔缺損部位,打開傘狀封堵器,把心房之間的缺損封堵起來。經過1.5個小時的時間,手術順利完成。
“手術要求非常高,放置封堵器是一項非常精細的工作,放置的位置要精確到毫米,甚至比mm還要精確,雖然手術是可視的,但存在客觀的視覺誤差,這就需要手術醫生豐富的經驗來判斷。因為小梅的房缺損達到了32mm,房頂的距離只有1.1mm,我們選擇了目前最大尺寸40mm的封堵器。由于封堵器規格比較大,較細的導管又是曲折的進入房缺損處,要在房頂上放置好封堵器,這對操作者的要求是極高的。我們只能一步一步試著將封堵器放置在缺口處,僅僅放置封堵器就超過半個小時,在放置安穩封堵器后,我們術中又觀察了半個多小時,小王肺動脈高壓逐步下降,氧飽和度達到了99,各項檢測數據顯示,封堵成功!目前患者心功能水平基本恢復正常!”手術醫生曹波介紹到。
市一醫心臟中心專家表示,按照國家政策,18歲以下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可在我院進行免費的心臟病救治。
健康咨詢熱線:
13984428777(曹醫生)
15902500286(覃醫生)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