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親人,只為給患者隔出安全和健康——兒童發熱門診的團隊素描
他(她)們是一群70, 80,90年的醫生,響應黨的召喚,執行醫院的號召,召必至,召必戰,穿上戰衣,“疫”不容辭,投身于兒童發熱門診的工作中。秉承“嚴陣以待,砥志研思”的精神,抓防控,學理論,制流程,改措施。冬春季節也是兒童其他發熱性疾病的高發期,他(她)們一絲不茍,認真工作,面對新冠肺炎,還要火眼金睛,酌之以別。
穿著密不透風的防控服,他(她)們要忍受6到8小時的不吃不喝,不能上廁所,成人尿不濕成了裝備,特別是女同志經期更痛苦。為了節約防護服,進入門診之前不敢喝水,不敢吃東西,常常中飯變午飯,午飯變夜宵。面對繁瑣的工作,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她)們還需要同家人隔離,雖然家在咫尺卻不能回家,忍受著寂寞,忍受著孤獨,。每天最大的期盼來自于同家人的視頻,只有這一刻,才能回到自己兒子,女兒,丈夫,妻子,母親,父親的角色。
班忠忠:最大的成功來自于最“傻”的堅持。作為一名老同志,奮斗在一線。作為組長,成立工作群,開周會,用自己的醫療知識和技巧幫助門診醫師,集思廣益,面對新冠肺炎擬定兒童發熱門診的對策,流程。長時間的門診久坐,腰椎盤突出的老毛病也只能在閑暇時躺在門診診療臺上休息一下,用他的話:最大的成功來自于最”傻”的堅持。
楊勝林:早點治完,早點回家。發熱門診的工作還在繼續,又響應醫院的號召,進入了遵義市“小湯山”——市新冠肺炎集中收治醫院(第四人民醫院),治療確診病人。用他的話:前線現在需要的是ICU的醫生,我會,我去。早點治完早點回家。
李光貴:忙完扶貧也可以忙疫情。疫情早期組織自己村里的蔬菜基地免費送來新鮮蔬菜,現在奮斗在一線。用他的話:和同事們一起剃個光頭,實現了自己兒時的愿望,踐行了醫生的職責,何樂而不為。
李啟飛:聽黨的話,啥也不怕,和疫魔一杠到底。我作為一名黨員,響應黨的號召,用自己的呼吸科專業知識及敏覺性,制定及完善了流行病學的告知書,同時妻子也在我院門診分檢處,用他的話講:聽黨的話,做好抗“疫”人。
張德會:堅持到疫情完,就能早點回家好好陪小孩兒。丈夫在成人隔離病區上班,自己身為急診人,身先士卒,巾幗不讓須眉,兩小孩只能交給老人家。用她的話:最大的愿望就是等疫情過后,能好好陪一下小孩。
黃爽: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夫妻攜手,疫魔退走。兩夫妻同時進入兒童隔離、兒童發熱門診工作,一歲的小孩的生日也只能遙祝,用她的話講:夫妻同心戰疫情。
陳玉:愛情能占戰勝疫情。進入兒童發熱門診,不得不把新婚的老公“趕”回婆家,用她的話講:為了戰勝新冠,暫時的分離沒什么。”
李茂花:最美就是防護服。完成了發熱門診的工作,奔赴繼續進修,用她的話講:我的身后永遠有一道勝利的彩虹。
李云榮:疫情過后依然貌美如花。90后,擔起發熱門診的重擔,為了方便開展工作,制定手機消毒流程。防范口罩,護目鏡,手套過敏留下的一道道痕跡,用她的話講:疫情過后,我仍然會貌美如花。
他們,只是無數個遵義一醫人中的一份子,但正是他們,默默奉獻、堅守如初的堅守和付出,才鏈接成一道道生命的屏障,為身邊群眾守出安全,為武漢會戰守住后方,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他們,雖然普通,但是,值得永遠銘記......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