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首家“光明中心”落戶我院
2020年9月15日,遵義市首家、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光明中心”創建中心揭牌儀式在我院舉行。
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許迅教授,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劉堃教授,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李宏,我院黨委書記龍慶松,黨委委員、副院長譚薇及院醫務部、護理部、科研部、臨床教學部相關負責人,眼科臨床醫學中心全體成員參加儀式。
龍慶松書記對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表示感謝,他講到,我院非常榮幸能夠加入“光明中心”項目,成立“光明中心”創建中心單位,相信我院眼科臨床中心在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帶領下,我院眼底疾病綜合規范化管理能力將得到系統提升,真正造福遵義地區的眼底疾病患者。也相信“光明中心”項目,能夠更好的促進中心的科研實踐能力,將我院眼科打造成為高標準的眼底疾病診療中心。希望眼科的各位同仁,積極協助踐行光明中心對眼底病患者檢查完整化、指標標準化、隨訪規范化的三大方針,確保光明中心的順利運行,為未來提升遵義地區整體眼底疾病診療水平提供助力。
許迅教授對我院眼科臨床中心的發展表示肯定。他講到,全國推廣“光明中心”項目,擬定診療技術的規范,創造統一標準模式,目的是使眼底患者得到及時規范科學地診療。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李宏作出了“光明中心”項目的介紹。據介紹,光明中心項目由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主辦,項目秉承白求恩的精神,實行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服務大眾。目的在于提升醫生的規范化診療水平,技師規范操作及報告書寫水平,護士對眼科患者管理和隨訪技巧。
副院長譚薇詳細講解了“光明中心”項目的運行模式。她說到,上海專家自2017年來對我院眼科的幫扶,使得眼科臨床中心在科研、教學、學科建設、人才團隊方面都得到了長足地發展。“光明中心”項目目的在于需要為眼底病患者建立檢查完整化、治療標準化、隨訪規范化的治療中心模式。“光明中心”一體化診療模式的落地,讓患者效率和體驗最大化,檢測治療最優化。相信在“光明中心”項目的帶領下,我院眼科臨床中心能夠更好地發展,更好地為眼底疾病患者服務。
會后,許迅教授一行實地參觀了我院眼科光明中心病區、遵義市眼科臨床醫學中心,并作出指導。
相關連接:
眼底病是我國不可逆盲的首位病因,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均壽命的延長,眼底疾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持續升高,患病人數眾多。相關研究表明我國有近1000萬眼底病的患者,大量患者都需要標準化規范化的診斷和治療。國家一直重視眼底疾病,在2015年提出十三五眼健康規劃中,就已經把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等眼底疾病的早防早治提到了關鍵地位。“光明中心”內有國家標準化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認證的專家醫生,為患者提供疾病診療保障,配備眼底病專屬護士,以及高標準的檢測設備包括眼底照相機、眼壓計、OCT等。為患者提供持續關愛,讓患者可以在這里實現檢查、診療、疾病教育的一站式服務。
我院眼科已有30年歷史,是我最早設立的眼科專科,久負盛名。2016年11月成立遵義市眼科臨床醫學中心(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援建),中心集醫療、科研和教學于一體,科室人才梯隊結構合理,專業技術力量雄厚,是院級重點學科;擁有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9名,住院醫師5名(其中博士1名,在讀博士2名,碩士6名)負責眼科各種疾病的診治工作,設有門診部和住院部,年手術量約3000例。是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培訓基地。同時中心還擁有一支專業水平高、責任心強的護理隊伍。眼科中心緊跟現代醫學發展前沿,學科發展迅速,達到國家衛生部三級甲等醫院科室技術水平。熟練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微創玻璃體切割術、全飛秒激光矯治近視手術、青光眼、復雜視網膜脫離、復雜眼外傷、義眼座植入、斜視、瞼內外翻、淚囊鼻腔吻合等多種手術。眼科中心醫務人員不斷追蹤學習眼科領域的先進技術、方法,精益求精,努力進取。每年承辦貴州省基層眼科醫師培訓班;近年來,在遵義市率先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技術水平達國內先進水平,并被定為白內障復明工程指定單位,曾因為百歲老人行白內障手術而譽滿省內外。目前眼科中心的全體醫務人員正在不懈努力,為省內外的眼病患者提供高水平、高效率、優質的醫療服務。
同時,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每年派出骨干專家(副教授及以上職稱人員)到我院參與眼科中心建設。專家們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針對科室的發展現狀、眼科中心未來的發展規劃等方面提出科學合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業務管理等方面進行精準幫扶。指導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填補眼科中心醫療技術的空白,使眼科中心的診療技術再邁上新的臺階,為省內外人民群眾的健康事業保駕護航。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