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火線上的急診科
前 言:在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病毒蔓延迅速,各地醫院迅速展開戰“疫”工作,急診科——這個長年處于醫療工作最前沿的陣地,平日里本就在時刻不停地救治各種各樣的危急癥患者,此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急診人的腳步變得更急、更快了。
據悉,目前遵義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急診預檢分診、隔離病房、120新冠肺炎轉運團隊都有急診科醫生護士的身影,急診科從一線到前線陣地人員達到了26人,其余的醫護人員則堅守急診門診、搶救室、留觀病區、內外科病區,做好常態急診搶救工作,他們都在與新冠肺炎進行著生死較量,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疫”往無前 逆行而上
1月21日中午12點,我院新冠肺炎防控辦緊急召開會議,將隔離病房設置在急診科。急診科黨支部書記、主任高建軍帶著副主任鄒玉剛、護士長蘇家瓊、副護士長吳成莉身先士卒,挺身靠前,立即啟動了應急防控預案,優化急診預檢分診流程,并多次對全科醫護人員進行新冠肺炎診療指南和院感防控知識培訓。
科室醫生、護士們紛紛主動請戰,“我愿去隔離病房!”“我要去遵義小湯山!“貴陽將軍山算上我!”“我要去更危險的地方,去湖北!”“我去分診吧,這本身就是我的工作”......其中,護士夏琴還有3年就退休了,工作期間,她一直承擔著急診預檢分診護士臺的工作,7年前,她就被診斷出甲狀腺重癥,術后長期忍受低鈣血癥引起的疼痛,然而,這一次在疫情面前,她沒有退縮,主動謝絕領導的關照,堅持在前線,毫無怨言。
“明病”易躲 “暗疫”難防
新冠肺炎診斷的五個標準是流行病學史、發熱呼吸道癥狀、血白細胞低、胸部影響特點、核酸檢測等,這些本來是可以在發熱門診解決的問題,但隨著疫情的發展,病毒影響人的線路變得有些模糊,不易區分,病毒的發展規律也不是個個按著公式走,那些沒有發熱癥狀,可能處于還潛伏期而未被查出的新冠肺炎病人,以及一些冬季急癥患者也因疫情門診聽診前來急診就醫,這些都迫使急診科成了潛在的抗疫前線,一時間,急診科置身在一塊居于安全和感染之間的灰色地帶,暗“疫”重重,危機四伏。
但急診科的勇士們沒有考慮自身安全,他們心里想的就是疫情、就是病人。住院醫師胡小松本來在相對急診門診來說安全得多的住院區域,這里的病人都是經過一系列篩查后收治入院的,但他卻主動申請從病房轉戰至內科門診,他給還在家中坐月子的妻子打了個電話說:“我是老黨員,肯定要奔前頭,你照顧好大寶小寶,疫情結束,我再來照顧你們!”
就這樣,身著白大褂,戴口罩、護目鏡、手套的胡小松醫生在診室里一坐就是十多個小時,遇到危急重癥患者,他就和內外科門診的醫生以及搶救室護士們共同搶救,為患者做氣管插管、吸痰、靜脈穿刺、抽血等高風險感染操作,沒有抱怨,只有堅守、只有責任。
一聲令下 黨員靠前
“感覺怎么樣?”“別擔心,很快就到醫院了。”這是急救中心醫生王小文、護士盧韻在轉診過程中與患者的對話。
2月10日,急救中心醫生王小文、護士盧韻和急救車駕駛員劉漢學接到上級安排,作為共產黨員的他們,主動擔任起轉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工作,按照指令將正安縣一名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緊急送往遵義市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救治。
然而,剛回科室沒多久,他們又接到了轉運患者的任務,隨即,三人又立即行動,奔赴目的地,這一天,他們一共奔赴了500多公里,耗時13個小時,期間,他們不吃不喝,與病毒搶著時間。
脫下密閉的防護服后,他們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但他們沒有停下腳步,休息片刻,補充能量,時刻準備!警報又一次想起,他們又繼續前往救治一位高度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患者,開始了新一輪的戰斗。
不在“前線” 就在“火線”
2月初,急診科護士長蘇家瓊率領護士岑永韜、饒應波前往遵義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繼續開展工作。蘇家瓊護士長從農歷29日開始,24小時值班,組建隔離病房,篩選預檢分診隊伍,及時準備配置防護用品,為打贏抗“疫”之戰做好充分保障。當一切準備完善后,她又從急診前線去到了確診患者定點救治醫院的火線上,雖然身擔重任,但她時刻牽掛著科室情況,一再囑咐大家保護好自己,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護士岑永韜是一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一頭濃密的頭發更加彰顯英氣逼人,一個多月在自我隔離沒有歸家的日子里,他學會了自己用剃須刀給自己剃光頭,并調侃自己:“這個樣子要掉粉了。”
“不!你現在的樣子更帥,我們都是你的粉絲!”同事們說道。
生命無價 醫者仁心
急診人在父母眼中是一天忙到晚的孩子,在配偶眼中是一天見不到的愛人,在孩子眼中是只有在書本里看見的白衣天使,但在與疾病、與新冠肺炎疫情斗爭的過程中,他們是戰士,更是英雄,他們用自己的智慧與勇敢,為患者健康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急診科全體醫護人員沒有退縮,他們同心協力、共渡難關、眾志成城、抗擊疫情,他們相信一定能夠取得勝利,迎來春暖花開、國泰民安。
不管是疫期還是常態,他們都永遠奮戰在保護群眾生命健康的最前線!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